寧可備而無災 不可災而無備——

甘肅筑牢防災減災“前沿陣地”

顧麗娟

2021年05月12日14:51  來源:甘肅日報
 
原標題:甘肅筑牢防災減災“前沿陣地”

甘肅地處西北腹地,是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,尤其是甘肅中部及南部地區(qū)地質破碎、生態(tài)脆弱,極易發(fā)生山洪、泥石流等自然災害,防災減災任務重、壓力大。

近年來,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防災減災救災工作,把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,納入全省工作總體格局,全面推進部署,持續(xù)筑牢甘肅防災減災“前沿陣地”。

(一)

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。

防災減災救災,前提是見事早、出手快、反應迅速,必須不斷健全完善應急救援運行機制,才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。

甘肅是自然災害易發(fā)多發(fā)地區(qū),省委省政府連續(xù)三年召開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會議,對防災減災救災與安全生產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,并與各市州黨委、政府以及省直有關部門簽訂安全生產、防災減災和應急救援一體化目標責任書,形成事項細化、上下貫通的工作機制和一級抓一級、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,全方位提高災害防御水平。

按照“全災種、大應急”要求,省委省政府統(tǒng)籌推動應急管理體制改革,組建省市縣三級應急管理部門,并在鄉(xiāng)鎮(zhèn)建立應急管理所或應急管理辦公室,村級設有應急管理室,優(yōu)化應急管理員、災害信息員等基層隊伍,初步建成了貫通省市縣鄉(xiāng)村五級的應急管理體系,防災減災、應急救援能力持續(xù)提升。

定期召開防震減災、森林草原防滅火、防汛減災等專題會議,對具體工作進行部署推進。成立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領導小組,厘清“防”與“救”關系,理順應急指揮體制機制,充分發(fā)揮各級議事協(xié)調機構對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統(tǒng)籌指導和綜合協(xié)調作用。

同時,甘肅省持續(xù)推進協(xié)調聯(lián)動機制建設,建立了應急部門側重監(jiān)測預警、調動力量實施搶險救援,水利、自然資源、氣象、地震等部門提供技術支撐的聯(lián)動工作機制,切實增強了應急救援工作合力。

在去年“8·13”隴東南洪澇災害搶險救援中,甘肅省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,動用空中力量解救被困的78名群眾,確保了被困群眾生命財產安全。

(二)

只有把“工作做在前頭”,才能把“安全留在后頭”。

加強基層綜合減災能力建設,是夯實防災減災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
近兩年來,甘肅省把綜合減災示范縣創(chuàng)建作為重要抓手,全力推動永靖縣創(chuàng)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縣,組建了縣鄉(xiāng)村三級應急管理機構和縣片區(qū)鄉(xiāng)村四級應急救援隊伍,形成了“全災種、大應急”體系。去年,將全縣劃分為17個大網格、134個中網格、395個小網格,新建各類應急救援(物資儲備)站142個,新建社區(qū)微型消防站12個、升級改造高層小區(qū)和重點單位微型消防站137個,實施了黃河護岸、湟水河河堤治理、城北新村防洪治理、劉家峽庫區(qū)護岸工程等防汛工程,力爭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。

社區(qū)作為社會的基本單元,是黨委政府聯(lián)系群眾、服務群眾的“神經末梢”,更是開展防災減災工作的前沿陣地,關系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。

去年以來,甘肅省把深入開展國家和省級綜合減災示范社區(qū)創(chuàng)建工作納入年度重要工作,省應急、地震、氣象等相關部門聯(lián)合組織3個工作組,分赴14個市州,對各地上報的國家綜合減災示范社區(qū)逐一進行實地檢查審核,全力做好減災示范社區(qū)創(chuàng)建工作,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,提升社區(qū)防災減災工作水平。

此外,甘肅省不斷加強避難場所建設管理,積極推廣應用國家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及配套設施標準,實施城市地震安全示范工程,各地結合城市廣場、綠地、公園等建設896處不同規(guī)模的應急避難場所。其中,平涼市共建成中心城區(qū)、靈臺、莊浪、崇信、華亭等縣(市、區(qū))5個示范性地震應急避難場所,能夠滿足10天避難需要。

一項項防災減災工作的落實,有效筑起了一道道堅強的“防洪壩”,為甘肅省群眾撐起了生命財產安全的“保護傘”。

(責編:陳誠、周婉婷)

推薦閱讀

霞浦县| 上思县| 南丹县| 靖西县| 同江市| 德兴市| 鸡东县| 文山县| 曲阳县| 龙口市| 巢湖市| 城步| 台南市| 扶余县| 车致| 大关县| 漳浦县| 呼图壁县| 萝北县| 叙永县| 龙州县| 红原县| 织金县| 韶关市| 鞍山市| 连江县| 平潭县| 黄平县| 浮梁县| 麦盖提县| 射洪县| 玉门市| 大厂| 遵义市| 措美县| 镇平县| 宣化县| 张家界市| 普宁市| 凤翔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