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三門峽大壩上眺望黃河。
夜幕下的龍門石窟。
千百年來,黃河這條“母親河”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。如今,到黃河沿線旅游已經(jīng)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出行之選。
近日,文化和旅游部發(fā)布了10條黃河主題國家級旅游線路和《黃河文化旅游帶精品線路路書》,將黃河風光串點成線,連線成廊,打造獨具魅力的旅游體驗。
前不久,我來到河南地處黃河沿線的三門峽、洛陽、鄭州等城市,感受黃河的獨特魅力,追尋華夏文明的足跡,領(lǐng)略當?shù)氐娘L土人情。
城市因壩而興
三門峽大壩是新中國在黃河上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,也被稱為“萬里黃河第一壩”。而三門峽市地處黃河中游拐彎處,正是一座隨著三門峽大壩的建設(shè)而興起的城市。
三門峽大壩位于三門峽市東北部,集自然風景和人造景觀于一體,站在它的腳下,仰頭望向壩頂,不禁感慨工程的雄偉壯觀。三門峽大壩連接河南、山西兩省,行走其上,綠水青山映入眼簾,水光山色相映成趣。
三門峽大壩建成后,每年庫區(qū)蓄水時,黃河便在三門峽谷形成了一個美麗的湖泊。從三門峽大壩至山西芮城大禹渡120公里間,碧波粼粼,一望無際,似天池銀河。而當大壩泄洪放水時,則是峽谷轟鳴,水花飛濺,蔚為壯觀,站在三門峽大壩上可飽覽“黃河之水天上來”的雄偉景象。
中流砥柱位于三門峽大壩下方的激流之中,以前,黃河上的艄公又叫它“朝我來”。水少的時候,它露出水面7米左右;水量多的時候,它只露出一個尖頂,看上去好像要被水吞沒。據(jù)工作人員介紹,中流砥柱自古以來就是峽谷中的航標,船只駛過三門峽以后,就要朝砥柱直沖過去。眼看船就要與砥柱相撞時,砥柱前面波濤的回水正好把船推向旁邊安全的航道,避開了明島暗礁,順利駛出峽谷。
黃河寧,天下平。曾經(jīng)洪水泛濫的黃河,正是在像三門峽這樣一座座水利工程的疏導下,變得越來越溫柔了。
龍門夜色美
沒想到,我第一次觀賞龍門石窟,是在夜幕下。
走進景區(qū),大大小小的佛龕、佛像在燈光的映襯下,如夢似幻。伊河兩岸東西山崖壁上的窟龕星羅棋布、密如蜂房。東、西兩山現(xiàn)存窟龕2345個,造像近11萬尊,佛塔80余座,碑刻題記2800余品。
據(jù)當?shù)厝私榻B,自2020年4月起,景區(qū)推出了“夜游龍門”活動,讓游客在晚間能夠領(lǐng)略石窟造像不一樣的風采。
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城南6公里的伊闕峽谷,這里,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,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,古稱“伊闕”。隋煬帝遷都洛陽后,因伊闕正對隋代東都外郭城的南正門定鼎門,恰似定鼎門前的天闕,而古代帝王又總是自喻為“龍”,所以伊闕被改稱為“龍門”。而這里自古就是險要關(guān)隘、交通要沖,向來乃兵家必爭之地。
龍門石窟群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(公元493年),經(jīng)東魏、北齊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北宋諸朝,斷續(xù)營造達400多年,2000年11月,被列入“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”。
古人為何在此地修建石窟?
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言:“洛都四郊,山水之勝,龍門首焉”。由此可見,此地是文人墨客鐘情的游覽勝地。再加上,這里的龍門山石材優(yōu)良,適合雕刻,所以才有了石窟。
入夜的龍門石窟,有一種特別的清幽雅致。山環(huán)著水,水繞著山,水面上映著點點燈光的倒影。徜徉其中,恍惚間,竟有“一朝步入畫卷,一日夢回千年”的時光穿越之感。夜晚的龍門橋,如同一道彩虹飛架伊河兩岸,橋身霓虹璀璨,美輪美奐,讓許多游客流連忘返。
夜幕下的石窟展現(xiàn)出光影變幻的魅力,千余盞燈飾裝扮下的龍門石窟,數(shù)以萬計的大小佛龕、佛像等珍貴的石窟遺存呈現(xiàn)在觀眾眼前。此時,夜晚的景區(qū),如同一場正在講述著滄桑歷史的電影,撥動著每一個游客的心弦。
追隨文明的腳步
此番行走黃河沿岸,無時無刻不在受到黃河文化的熏陶。
二里頭遺址位于洛陽,是夏朝的都城遺存,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、國家的興起、城市的起源等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。
走進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,兩千余件文物依次展現(xiàn)在觀眾面前。“第一王朝”“赫赫夏都”“世紀探索”等內(nèi)容,匯聚了遺址考古精華,講述了夏代歷史樣貌,呈現(xiàn)了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,展現(xiàn)了華夏第一王都的氣魄。
被譽為“華夏第一鼎”的網(wǎng)格紋銅鼎、被譽為“華夏第一爵”的乳釘紋青銅爵、鑲嵌綠松石獸面銅牌飾……這一件件國寶級展品,讓前來參觀的人大飽眼福的同時,也深刻感受到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傳承。
黃河哺育了中華兒女,中華兒女也在這里創(chuàng)造了燦爛多彩的文化。在三門峽市陜州區(qū)的陜塬上,星羅棋布的村莊里散落著數(shù)以萬計的奇特民居——地坑院。“見樹不見村,進村不見房,入戶不見門,聞聲不見人!边@是對地坑院的真實寫照。
地坑院也叫“天井窯院”,是一種地下古民居建筑,距今已經(jīng)有上千年歷史,它是在濕陷性的黃土層上向下挖坑,四壁鑿洞,供人居住的一種民居建筑形態(tài)。地坑院飽含濃郁的黃土風情,古樸厚重,美麗詩意,被稱為“地平線下古村落、民居史上活化石”。觀地坑院窯院、嘗民間小吃、賞民俗風情,都是陜州地坑院景區(qū)最打動人的地方。
在黃河沿岸,有青山綠水,有田園風光,有樸素民俗,有和諧相鄰……一路走來發(fā)現(xiàn),厚重的文化就在身邊,滄桑的歷史就在眼前。
推進智慧化管控系統(tǒng) 蘭州市500余家“網(wǎng)約房”納入治安管理 人民網(wǎng)蘭州8月9日電 (高翔)近年來,網(wǎng)上提供房源、網(wǎng)上簽訂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“網(wǎng)約房”日益增多。據(jù)蘭州市公安部門統(tǒng)計,目前蘭州市共登記“網(wǎng)約房”500余家…【詳細】
九集紀錄片《紅色甘南》在蘭首映 人民網(wǎng)蘭州8月10日電 (魏怡)8月9日下午,九集紀錄片《紅色甘南》在蘭舉行首映禮。該片由甘南州委宣傳部出品,前后拍攝制作歷時四個多月。 “甘南這塊美麗的土…【詳細】
蘭州新區(qū)開出首張《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證明》 助力企業(yè)“走出去” 人民網(wǎng)蘭州8月9日電 (高翔)日前,蘭州新區(qū)稅務(wù)局為在哈薩克斯坦投資發(fā)展的蘭州大宏工程設(shè)備有限公司開具了《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證明》。據(jù)悉,這是蘭州新區(qū)開出的第一張…【詳細】